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媒体 > 展会新闻

中国北京国际绿色建筑及节能展会介绍

装配“智”造,让住者优其“屋”2018北京建筑工业化、预制装配式建筑、新型房屋与建材展览会-2018北京住博会

“与依靠建筑工人的传统建造方式相比,现代化的建筑产业将有力地改进环境、质量、安全等问题,像搭积木一样造房子,标准化作业使得建造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全国首个装配式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中建二局上海分公司南京丁家庄保障房项目经理苏宪新介绍。


作为江苏省装配式住宅的试点项目,南京丁家庄保障房项目也是江苏在建面积最大的预制装配式住宅。该项目A28地块6栋单体主体结构预制率达到32%,装配率达67%,内隔墙、厨房、卫生间、栏杆装配率100%,6栋主楼户型统一,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


项目经理苏宪新介绍,除了房子的内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是现场浇筑的以外,隔墙、叠合楼面、阳台、楼梯、栏板、扶手,全是预制的成品。


解决装配式建造 关键性难点


装配式建筑说得简单点,就是像搭积木、造汽车一样造的房子,先在工厂内将建筑物的墙板、楼板、梁柱、阳台、门窗等构件预制生产好,然后在施工现场搭“积木”,拼合成建筑。


整个过程最关键的就是构件安装精度和梁柱节点连接浇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造方式,如何保证装配式建筑的安全是作业人员要着重考虑的。


“从设计阶段开始,就要经过严格的图审把关,图纸设计要能够达到结构安全,才能够进入施工环节。”苏宪新介绍:“在外墙体施工过程中,工人容易疏忽的一点是预制板安装后没有固定好。因此,每次吊装以后,都要及时固定斜拉杆,调整预制墙板的位置,才能有效地防止墙体倾覆。”


目前,装配式建筑的常见结构有两种,一种是剪力墙结构,多用于高层楼宇的建造;另一种是框架式结构,15层左右的楼房通常采用这种结构。南京丁家庄保障房项目采用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吊装体量大,且多为连续吊装,单体吊装量最大可达4.55吨,使得吊装作业的风险大大增加。为此,苏宪新团队设置了吊装可视化系统,在塔吊小车、驾驶室、操作平台上分别设置高清摄像头,项目管理人员及塔吊司机可实时监控吊物周边状况以及人员操作情况,提高吊装安全可靠性。


为了保证构件连接的有效性,苏宪新团队在预制构件综合施工技术上进行一系列摸索。“在没有标准之前,我们需要通过行业专家对建筑工艺进行论证。”苏宪新告诉记者,只有论证没问题后,才能开始正式施工。他表示,针对灌浆套筒连接的密实度检测,目前国家还没有统一的检测标准。而灌浆套筒为上下层的钢筋连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和南京市质监站联合做了一个课题,研究怎样能保证灌浆套筒的密实度。在项目开工之初,做了几个实验墙,在墙上通过模拟工艺,做了大量的破坏性实验,通过实验证明灌浆工艺能确保密实度满足要求后才真正的运用到现场施工。”


目前,该技术被评为中国施工企业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探索装配式装修 一体化技术


洗手池、马桶和洗浴、地面排水设施在内的“卫生间”在工厂整体生产,运到现场再“推”进预留位置;室内装修的墙面、地面集成拼装,一般住宅“装修”10天就可拎包入住……这相对于传统装修方式,不可想象。


在南京丁家庄保障房内,一间精装修的两居室正在施工。打龙骨、安装墙面材料、铺集成地板,60平方米的房间装修不到半天工夫就完成了。整个过程中,无水泥、无砂石,只需螺丝、黏合剂,2个人花费不到1天即可拼装完成,大大缩短施工周期,且整体卫浴间浴缸底板一次模压成型,无拼接缝隙,从根本解决了传统卫生间地面渗漏水问题。


“新技术的应用,连地暖都不需要费心。”苏宪新说,按照传统的施工方式,安装地暖需要在地板下用水泥固定供热管,不仅费时费力,购房者还要花费人力、物力去监管。而装配式建筑装的地暖就简单得多。地板底部的供热管道用预制模块固定,模块上方直接铺地板,施工过程干净整洁。


为了解决厨卫间易渗漏等问题, 苏宪新创新工作室还发明了 PVC排水直埋管件施工技术等5项创新成果,11项实用新型专利,累计创造经济效益6000万元,该工作室被评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